建筑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作为工程建设的“龙头”,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关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色。
由中国建设报携手广联达共同推出的系列栏目《数字建筑思想汇》目前已经推出20期,本期特别邀请到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CIO郑洪、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鹏翊,探讨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挑战、路径,分享推动智能设计发展、打造建筑业务平台经验,为企业转型提供借鉴,助力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双方精彩观点的集锦分享。
记者:“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关键时期,交通行业的发展,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铁四院作为国内综合交通方面具有强劲实力的勘察设计企业之一,相信也在提前布局。郑总,能请您谈谈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吗?
郑洪:紧跟“数字中国”战略,我们制定了能够落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成立专职部门进行技术攻关和软件研发,核心是实现设计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打破专业设计的数据壁垒和界限,重构企业生产组织和价值体系,挖掘和发挥设计数据资产在工程建设全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价值。
现在,设计行业普遍存在“数据孤岛”,因为我们以前用各种商业软件进行专业软件开发,各专业软件之间数据不标准,数据不能互通,在进行集成设计时,数据难以打通,就造成需要投入很多人力来解决数据互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数字化方面提早布局,就是要从顶层设计方面入手进行规划,以实现铁四院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王总,请您从使能者的角度谈谈对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王鹏翊:从整个建筑行业来看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
另一方面是设计成果的数字化。这个成果怎么承接业主需求,在设计阶段如何进行需求分解,进行建筑物设计,交付一个“数字建筑”,将设计成果应用在采购、施工、运营等阶段。
我们理想的数字化之后的建筑行业中,设计环节会是一个核心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建筑物怎样由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数字设计转变,是核心环节,而这个转变,我认为目前已经到了“转折点”和“关键点”。当前,业界普遍认为,从单纯的设计效率上看,我们在某一些领域,如复杂建筑、钢构、机电等复杂场景下,三维设计效率已经超越二维。但在大部分普通工程中,三维设计的效率还没有达到二维效率。对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分析,主要障碍在于出图、企业设计流程的匹配、软件工具本身的不足等方面。但是这些差距,我想在未来两三年内会逐步得到解决。
所以,我认为,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到了关键节点上,一些领先的企业,比如像铁四院,已经在积极尝试了,这些企业可能会成为设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
记者:正像王总所说,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尤为迫切,不少先行企业已率先作出探索。
由铁四院牵头承揽的“十四五”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在武汉启动,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高铁工程,为此,铁四院也专门成立了“数智化事业部”。
请郑总谈谈提出“智能设计”的初衷和发展现状,以及数智化事业部的使命和定位分别是什么?
郑洪:我们的设计业务其实工作负荷非常大。以我们现在建成的高铁名片来说,我们院承担了大概1/3的高铁设计任务。这个工作量,相当于我刚参加工作时的10倍,现在能完成,靠的是大家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日实现的。但是,未来我们要追求提高“幸福指数”,要通过智能手段解决简单重复的劳动,让方案更加合理,解放部分人力工作,同时提高效率。所以,我认为智能化的手段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将会得到快速响应。
其实在六、七年前,我就建议过成立这样一个专门机构探索三维智能设计。当前,三维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成立集团层级的全专业组成的“数智化事业部”,承担国家重点专项,《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我是项目负责人。我们也和诸多合作伙伴共同攻关,完成这项任务,其中就有广联达。
同时,由于涉及30多个专业,所以我们也调转和引进了各个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因为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有专业知识的沉淀,把专业知识“数字化”,这需要专业人才来做。
目前,数智化事业部刚刚成立两年,员工已经有300多人。我们争取在4年内实现集团公司全专业平台统一、数据互通、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希望通过智能手段,使设计方案更科学、措施更合理。比如此次结合国家重点专项,我们采用了小样本迁移学习、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卷积神经网络、仿真进化等手段,同步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智能设计,为工程设计探索出一条智能设计技术路线,也为我们后续开展全流程、全专业的智能设计做出积极探索。
记者:智能设计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设计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场景,也让行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
王总,广联达在智能设计方面,目前有哪些探索实践呢?据了解,在今年“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3”上广联达发布了“建筑业务平台”,该平台在助力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又有哪些赋能作用呢?
王鹏翊:广联达对智能设计的理解上,首先第一个是设计数字化。就是建筑、结构、机电、市政、路桥等领域,使用数字化方式实现设计。针对这个方向,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标准产品,能解决行业内70%-80%的公共性问题。
二是智能设计有更多个性化设计需求。针对这个方向,广联达把自己研发产品中用到的基础的公共性技术,沉淀为平台和组件,把平台开放,提供给包括铁四院在内的行业伙伴,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开发效率型工具,包括个性化的、以及目前我们还没有覆盖到的专业软件开发,包括装配式领域专业软件等。
三是正向设计。广联达也在做正向设计的业务研究,希望把客户的需求分解成可集中、可管理的过程,落到设计成果上,回过头还能找到原来的设计需求,包括把使用空间、成本的管理需求也进行数字化。
四是AI设计。广联达也在使用AI技术围绕帮助客户实现快速设计、提高效率等方面做一些研究。
所以,广联达主要是在底层的平台,包括业务和关键技术方面做研究,提供的是标准产品,同时跟我们的伙伴们一起,打造更加完整的整体智能设计方案。
记者:广联达通过建筑业务平台使能行业,实现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我们也期待建筑业务平台的发布,能助力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塑造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建筑业务平台的一大特点,是自主研发。当前,数字化自主可控越来越受关注,作为数字建筑龙头企业,近年来广联达在推进建筑业自主可控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思路是什么?成效如何?王总,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王鹏翊:推进建筑业自主可控数字化建设,一是技术层面,核心技术必须国产化。在这方面,广联达一直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包括在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果。这是平台的底座,最核心的能力是完全国产自主的。
二是行业层面,必须打造国产产业平台。广联达依托自身业务,一直在实践中思考和沉淀核心能力。客户数字化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以往,客户对数字化诉求的第一个阶段是单个核心业务场景的在线化,包括算量、计价、项目管理、智慧工地等;现在,客户的数字化诉求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他们会考虑几个核心问题,一方面是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有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诸多业务系统,是在不同阶段,围绕不同业务,由不同供应商实现的,这些系统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当前转型要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场景会更全面、更个性化,以前没有覆盖到的大部分业务场景,也需要实现在线化、数字化。但是,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其特点,很难再用以往软件企业根据标准、规范需求打造产品的模式来进行。更需要企业依托自身能力开发更贴合发展的个性化产品。
所以,我们理解,数字化转型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围绕新阶段所面临的这两个痛点和需求,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点的产品,而是整个系统。
因此,广联达一方面把自己在研发系统时的能力沉淀成底层平台,通过平台帮助客户实现技术统一、数据和业务的联通和统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另一方面,把平台开放出来,提供平台、标准产品以及开放的能力,让包括铁四院在内的行业伙伴,基于平台开发自有的个性化产品,赋能其打造个性化解决方案。
记者:郑总,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请您谈谈铁路行业勘察设计软件国产化的必要性有哪些?以及铁四院在国产化上的推进策略又是怎样的?
郑洪:国产化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认为应该是叫自主可控。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正处于“关键期”,一方面我们不可能每次都从零开始去研发,应该借助成熟的技术;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实现自主可控是必然的。我国铁路工程正朝着超大规模及复杂艰险环境建设,因此,实现设计软件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
铁四院紧跟国家战略,目前我们基于广联达提供的广联达数维建模平台(GDMP)进行软件研发,这个GDMP平台提供的其实是一种能力,基于这种能力,我们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数据。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开放的平台,结合国家课题,努力建立起产业生态,把这个软件系统、平台打造得更加完美,能闯出一条能自主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软件系统和产品开发的道路,打造自主可控的应用软件产品,成为未来中国自主自强的典型示范。所以我理解应该是自主可控更加合适。
记者:数字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郑总,铁四院对于像广联达这样的行业使能者,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行业赋能上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郑洪:从今年二月开始,我们和广联达开始就业务平台进行对接,也在广联达提供的技术平台上提了很多要求、诉求,希望共同打磨,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加完美,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
希望未来广联达在平台上能够持续投入,力争打造成为国内软件行业的核心平台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希望我们加大合作,加大人才交流培养,在一些项目上能够形成示范,扩大影响,为行业赋能,实现双赢互惠。
记者:王总,对于设计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您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王鹏翊:经过这几年的洗礼,我想建筑业企业现在在概念上已经接受了数字化转型,但在真正投入方面,还是可以看到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做法。
业内领先企业,包括像铁四院、珠江院、华东设计院等,他们都很坚定地在数字化上进行投入,主要方式是以自己的实际项目为引领,与行业内先进的科技公司合作,用实践的方式推进数字化进程。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会遇到一些挑战,但这是企业在面临新方向时,需要正确看待和解决的问题。如果企业不够坚定,碰到问题就往回退,创新的过程可能就会终止,就会被困在传统发展模式中出不来。所以,越是头部企业、越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越会坚定地投入并且坚持。
因此,我给行业企业的建议:一是积极拥抱,二是开放和协作,积极引进行业其他资源,一起推进数字化转型。
记者:集众智者事无不成,聚合力者业无不兴。铁四院和广联达都是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两位今天对话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希望能给行业同仁提供更多借鉴和思考。也希望更多人认识到打造行业生态的重要性,不断推动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